兩根繩索是他的“工作臺”
頭頂是藍天白云,腳下是蔚藍大海,海油發(fā)展裝備技術檢測公司檢驗員孫文博處于距離海平面80米的修井機天車旁,不同于其他作業(yè),兩根50米長的繩索是他的“工作臺”。
孫文博在業(yè)內被稱為“蜘蛛人”,專門在海上設備高處位置開展檢驗。“五一”期間,他前往渤南作業(yè)公司某平臺執(zhí)行井架高空系物檢驗任務,孫文博背著20斤重的工具設備,在高聳的井架間上下游走。
為了節(jié)省體力,孫文博事先要尋找兩個檢驗點之間的最短距離布置繩索,之后是檢查、上繩。能借助繩子直上直下的檢驗點還好說,遇到需要水平位移的特殊位置,就得靠團隊配合。在天車反底吊點,孫文博與同伴合作,測好角度,借助兩根繩子的作用力將自己帶到檢驗點開展工作。身體懸空,還要被兩根繩子同時牽引,體力消耗極大,而這樣的特殊點位,一臺井架上少說也有10個。
“五一”過后,海上平臺修井作業(yè)將大幅開展,為了確保作業(yè)安全,提高油井產(chǎn)量,孫文博和“蜘蛛人”團隊利用假期抓緊完成作業(yè)前的設備檢驗工作。這幾天下來,他們對井架上的60個點位實施了全面檢驗,為海上平臺鉆修井作業(yè)提供安全保障。
“咬緊牙關”的大檢修
告別回南天,陰雨退去后的大亞灣碧空如洗。在這個“五一”,中海煉化惠州石化運行一部2023年裝置大檢修、“中輕質原油適應性”改造項目兩項重大任務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。這是惠州石化運行一部員工李杰第一次經(jīng)歷大檢修的淬煉:“真真切切體會到了‘咬緊牙關’的感覺,自己的上限也得到不斷突破。”
經(jīng)過近兩個月“馬拉松”式的作業(yè),運行一部完成土方開挖回填3300立方米,鋼結構安裝837噸,電纜敷設長度超過75公里,拆除原有管道、閥門連接起來長達4公里,重新焊接管道達97589吋徑。
管道是裝置的血管,為了保障無漏點、無堵點,李杰和同事們要逐一確認,為每一條管道發(fā)放合格證后才能進行焊接,這段時間,每天就能發(fā)放四五十張。
四年一度的惠州石化一期煉油裝置停工大檢修于3月16日開展,涉及7個生產(chǎn)運行部門、15套裝置,同步推進89項技改技措項目落地,近8000名施工人員扎根現(xiàn)場,確保生產(chǎn)裝置在下一個周期的安全平穩(wěn)運行。
大海成了陸地之外的另一個家
龐志昂是中海油服“海洋石油684”船的水手長,25年的航海生涯中,在甲板上迎接的每一次日出日落、冬去春來,都已深深刻進他粗糙的肌膚紋理,融進他黝黑的膚色。他身材干瘦精練,卻因為能吃苦、愛鉆研,在船上被大家稱為“老牛”。
駕駛臺的對講機里只要傳來裝卸貨作業(yè)的通知,“老牛”便會穿上吊裝指揮的反光馬甲與水手們來到甲板上待命。不多時,拖輪已靠泊在平臺一側,吊鉤緩緩落下,甲板上的貨物數(shù)量多、類型雜,“老牛”總是穿梭在狹窄的貨物走道里,通過對講機指揮吊臂四向擺動,控制每一吊貨物有序堆放,任憑海風繼續(xù)雕刻他黝黑的臉龐。
節(jié)假日的到來對于仍堅守一線的每位船員來講,與往常并無二致。因為海員的職業(yè)身份,他們錯過了很多在節(jié)假日與家人團聚的機會,大海成了陸地之外的另一個家。
水下“觀瀾”忙
“五一”期間,有限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一平臺的底層甲板,氣動絞車與數(shù)十名作業(yè)人員合力拖拽,一根直徑30厘米的亮黃色電纜從海面緩緩升至底層甲板,這根海纜來自距平臺5公里遠的“海油觀瀾號”。
自4月“海油觀瀾號”就位后,平臺上下一直為海纜接入工作緊張忙碌。在此前近一個月的海纜水下鋪設及保護管卡焊接作業(yè)中,一支約20人的潛水隊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
不久前完成的最后一處海纜保護管卡安裝,位于水下41米。重達2噸的管卡在吊機輔助下懸停就位,兩名潛水員需靈活搭配水下工具,以敲擊的方式將10根手腕粗的螺栓緊固。
每安裝一根螺栓,需要兩名潛水員一左一右不斷敲擊螺栓50余次,體力消耗可想而知,而這支潛水隊伍近期一直保持著每天13人次的高強度作業(yè)。正因為大家的堅守,來自“海油觀瀾號”的“綠電”才能更快發(fā)揮作用。
會分身的維修監(jiān)督
不久前,綏中36-1CEPK平臺迎來了“五一”前的最后一次倒班,維修監(jiān)督張志超正在其中。今年平臺的施工工作量相比往年翻了個番,這次上平臺,張志超的工作除了自檢自修的冷卻器清洗、熱油循環(huán)泵更換等,還有外委施工的低壓氣回收改造、海管交管灌漿、甲板防腐等。
張志超立刻找來“機、電、儀”三師,制訂整體工作計劃,將任務分配到人,并推動及時溝通工作進度,讓工作高效開展起來。
“今天在頂甲板加藥時,看到維修監(jiān)督正在手把手教實習員工修熱油循環(huán)泵。”“我也看到超哥在中甲板跟機械師談論冷卻器自檢自修的事。” “不是吧,咱說的是同一個人嗎?我剛才在工作甲板還見到他給發(fā)電工交代海水濾器反沖洗的事呢!” “超哥這是開了分身啊。”中控室里,幾名操作工一邊寫報表,一邊議論著。
張志超上平臺的第二天,熱油循環(huán)泵更換完成;第三天,冷卻器清洗完畢……除長期施工外,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,平臺的設備檢修維保事項都按計劃完成。
老師傅有了新目標
巡檢機器人有序穿梭于設備間記錄參數(shù),中控人員嚴密監(jiān)控天然氣脫碳系統(tǒng)的運行工況,“五一”期間,有限海南分公司東方終端利用智能配氣系統(tǒng)合理調控上下游氣量,重點加強關鍵設備設施巡查工作,保障節(jié)假日期間安全穩(wěn)定生產(chǎn)。
今年的“五一”,共有近四十名固定員工在終端值守,機械班組的龐觀文就是其中一個。他已經(jīng)記不清今年是在崗位上度過的第幾個“五一”,海上油氣生產(chǎn)24小時不停歇,換班前龐師傅根本沒想已是臨近“五一”,和對倒人交接完,就投入現(xiàn)場工作中。
龐觀文負責廠區(qū)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(yǎng),對他來說,“五一”和其他工作時間并沒有什么兩樣,因為要隨時準備付出全部精力,應對現(xiàn)場出現(xiàn)的難題。東方終端自開展智能化建設以來,電氣、振動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先后上線,5G手持終端也得到推廣,龐師傅的維修手段也進一步多樣,這位已工作25年的“老海油”希望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設備研究和工藝流程優(yōu)化上,讓生產(chǎn)更智能更安全。
可愛的海油人!祝你節(jié)日快樂!